饶平如与妻子毛美棠从相识相爱至生离死别,历经整整一甲子。5年前,妻子去世。在两人共同生活的60年里,妻子的照片时有遗落,生活的点滴也无法保留。于是他把对她的思念画成一幅幅图画,写成一个个故事。“那些画面其实一直在脑海里,把它们画出来,怕的是有一天老了会忘记。”饶平如说,“再老我也不许自己忘记她。”于是,他买来丰子恺、叶浅予和华君武的画集开始临摹、创作,一张画他总要细细画上三四天才能完成。
5年里,饶平如画尽了他与美棠从初识、结婚到生死殊途的60年。手绘的小画,配上诗词文字,不经意中竟编成了20多本画册。他为画册取名为《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平实而温暖。他俩的故事近日出版,感动了无数人,这是普通人自己的故事,但只有如此平凡而美好的东西才能拥有长久的感动力量!
6月8日,记者来到他位于上海航新路的家。走进客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张一人多高的黑白婚纱照挂于沙发后面的墙上。饶平如说,一从里屋出来就能看到这张照片,很踏实。记者边翻看老人一笔笔勾勒的鲜活的画册,边听他讲述那些远离欲望却能洗涤心灵的人生故事。
相识——她大概知道他要来,正对着镜子抹口红
画册中的第一幅画创作于妻子去世半年后:饶平如戴着老花镜坐在书桌前画画,书架上放着妻子的头像,那是她年轻时烫着卷发、穿着石榴花袄的样子。日历显示的2008年3月19日,是她病逝的日子。他的脸颊上还挂着一滴眼泪,旁注:“如今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手握柔毫,纸上画凄凉。”现在,饶平如每天早晚要弹上一阵钢琴,弹得最熟练的《送别》、《友谊地久天长》也都是妻子在世时最喜欢的曲子,他说这些旋律总能带他回到以往那些日子。
饶平如1922年出生,和妻子毛美棠都是江西南城人,两家是世交。饶平如的祖父曾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情感凉山网,父亲在南昌做律师。毛美棠的祖父白手起家,创办了一间“毛福春中药店”,在南城与饶平如祖父相识。毛美棠的父亲接管药店后,因不肯和日本人合作,而放弃经营多年的生意。
饶平如初见毛美棠时才11岁,她小3岁。“说起来我们早年也曾遇见过两次,只是当时我们各自是香梦沉酣的天真岁月,相逢也是惘然。”老先生笑着,仿佛又见妻子儿时那蝴蝶般的身影从身边飞过。
战乱时期的1940年,高中没毕业的饶平如弃笔从戎,投考了黄埔军校。毕业前母亲过世,为了方便返乡上坟,他在分配时选择了离家较近的某排当排长。父亲也给饶平如介绍过几门亲事,但他都推脱掉。“子弹在耳边呼啸,如同无数死神擦身而过,”爱情”自然是不敢想的。”
抗战胜利后,父亲以参加弟弟婚礼为由让饶平如请假回家,其间便把他带去了美棠家相亲。“我走到院子的第三进时,在支起的竹窗内看到了她,她大概知道我要来,正对着镜子抹口红。”饶平如说,他回忆这一生,有美好的、惊险的、痛苦的、悲壮的,但这个画面最是难忘。那年他24岁,她21岁。
说是订亲,俩人却没有说话。饶平如与长辈吃饭寒暄,美棠却只在一边的竹床上与妹妹们玩耍。饭后,饶父掏出一枚金戒指交给了毛父,毛父随即将它套在美棠手上,前后不到3分钟便订了婚。
相爱——她因用肉皮做丸子而被他“取笑了好久”
此后两年里,两人的书信穿梭在枪林弹雨,从未间断,感情也在字里行间不断升温。抗战结束后,饶平如不想打内战,申请调任参谋闲职后便请假回家完婚。
婚礼的细节,老人至今清晰地记得:“一个大台子上铺着红布,摆着我们的结婚证书和图章。给我们证婚的是当时国民政府的江西省主席,他和我父亲是政法学堂的校友。婚礼上,证婚人念了几句文绉绉的话,我听不懂,应该是祝福的意思。扣了图章,司仪喊‘礼成’,这就算完了。”婚礼那天,美棠穿着白色的婚纱、红色的鞋子。在画册中,饶平如题写的诗句是“千难万险终不悔,海枯石烂永相随”。诗句确实贴合他们此后的人生轨迹,婚后美棠跟着丈夫开始了东奔西走的生活。
1949年,饶平如和毛美棠不愿抛下父母,拒绝随国民党部队撤去台湾,设法去贵州投奔亲戚。“一路上虽然辗转颠簸,却感觉挺浪漫的,一路走走看看吃吃,后来在贵州也是,生活单纯而愉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