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当这个诗中的女子在现实里老去的时候,别人指着“他”的肖像问病床上的她,“认识吗?”“好像见过。”又说,“我肯定认识。”但她已说不出“他”的名字。那是2003年的春天,她93岁。一个月以后,她阖然长逝,在她闭眼的那一瞬间,她还是不记得那个人吗?那个给她写下那么多美丽文字、与她携手共度55年的男人! 黑牡丹与青蛙13号 张兆和与沈从文相识于上海吴淞的中国公学,沈是教师,张是学生,两人相差八岁。沈从文大概从1928年开始对兆和的追求,兆和18岁,大学二年级,她皮肤稍黑,活泼俏丽,外号“黑牡丹”,很多男生仰慕、追求她。一心向学的兆和却把一封封求爱信编成“青蛙1号”、“青蛙2号”留存起来,不予理睬。 有一天,她突然接到沈从文递给他的一封信,打头第一句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爱上了你?”少女有点懵,但还是不动声色编号为“青蛙13号”留存起来。 此后,他写下许多完全没有自尊的呓语,“做奴隶算什么?就是做牛做马,或被五马分尸、大卸八块,你也是应该豁出去的!” 他甚至软硬兼施,张兆和在1930年7月8日的日记中写道:“他对莲(兆和的室友)说,如果得到使他失败的消息,他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刻苦自己,使自己向上,这是一条积极的路,但多半是不走这条的,另一条有两条分支,一是自杀,一是,他说,说得含含糊糊,‘我不是说恐吓话……我总是……总会出一口气的!’出什么气呢?要闹得我和他同归于尽吗?那简直是小孩子的气量了!我想了想,我不怕!” 沈老师寻死觅活的”爱情”,在”学校”掀起波澜,引起许多议论,令家世清白的兆和不堪重负,觉得有必要找校长胡适说说清楚。 于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情感凉山网,她来到胡适的客厅。其实,胡适早就有心撮合这对才子佳人,一面夸奖沈是个难得的天才,一面说同为安徽人,愿意出面向张父说媒,还强调“我知道沈从文顽固地爱你!”而张兆和毫不示弱,脱口而出:“我顽固地不爱他!” 胡适很是错愕和惋惜,事后,他写信给沈从文,“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爱,你错用情了……此人太年轻,生活经验太少……故能拒人自喜。” 后来沈从文去青岛大学教书,照样殷勤地空中飞鸿。1932年暑假,情感凉山网,饱尝思念之苦的沈从文来到苏州,看望他心目中的“女神”。 张兆和的家人比张兆和更早地接纳了这位文坛天才,张兆和坚如磐石的心也开始动摇起来,她自己说,“是因为他信写得太好了!”细究起来,这动摇究竟是因为沈从文文字的蛊惑力,还是因为他骨子里的善良,或者是滴水穿石的顽固,甚至他的名声、胡适和家人的认可? 1933年,沈从文辞去青岛大学的教职,9月9日在北京中央公园宣布结婚。并没有正规的仪式,新房也很寒碜,只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送的锦缎百子图罩单增添些许喜气。但对于沈从文来说,他这个乡下人,终于喝上了”爱情”的“甜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