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

    邵黎先是将原点里乱七八糟的物件都挪到地下城,然后调整平板隔出一个半人高的单间,确认封闭良好。又在单间顶部对接了一条经过平板构成的斜向下绕着整个原点一圈的狭窄通道,接了储水罐。

    整体构架完成之后,她将水球滚到一个容器里,电击导出含有钾盐等的湖水,推进小隔间。

    握着恢复透明的一个小球,邵黎拿出手机,调整原点温度。

    管道下调至0摄氏度,而小隔间上升到100摄氏度。

    这样,就是一套邵氏蒸馏系统。

    完成!

    邵黎满意于自己的成果,愉快地拎起了手工的“铲子”,准备接着去翻地,可是看着铲子,她又觉得可以做一点调整工作。

    她找了一个滚轮,在中轴两边各固定了一根棍子,贴着滚轮延伸出来,又固定出手柄,底部绑好一排硬度足够的片状合金材料,这样,就是简易的翻地机器了。

    好的,就叫邵氏翻地机,霸气。

    邵黎站直推着滚轮往前走,金属片就会松动大概二十几厘米深的土壤,虽然还是比较费力,但比用铲子一点点翻强上不少。

    翻了一段距离之后,她蹲下去调整了一下金属片的角度,觉得更顺手了。

    这就是经验!

    有点吃腻了豆芽、可是又只有豆芽的邵黎这样苦中作乐着。

    又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大豆玉米计划,邵黎停了手,回原点看自己的蒸馏水,却发现是有馏出,但很少,不过涓涓细流。

    她疑惑了一下,努力回想物理学过的知识,反应过来,这个星球的大气压,似乎是比地球要高一点的,于是问生存程序。

    果然。

    那沸点也要相应地高一些,就算没有高,100摄氏度也是不足以让水沸腾起来的,因为等温了,没法再吸热。

    邵黎谨慎上调了20摄氏度,管道也上调4摄氏度避免冷却效果太好导致封冻,不大一会,就有大量水从管道流进容器。

    这下是真的成功了。

    烧着水,邵黎不太敢走远,去育苗间又看了看自己的种子,果然生长得格外欣欣向荣,品种优良叠加营养充足叠加合理激素,半数种子都冒了芽尖尖,格外羞涩。

    等发的芽生长出两片叶子,就可以正式移栽定植啦,要快点把地整出来。

    邵黎又给她的种子们和小芽们浇了水,其实也有一点忧虑,没有蜜蜂和昆虫授粉,这些活儿,她要手动来做么?

    想想就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慢慢来吧,说不定开花的时候,她就有授粉的蜜蜂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