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这边之前也没清道夫啊?”秋语脑海里的印象,这边的河里鱼不多,都挺小的,清道夫那更是没有。

    “就前两年,有人来旅游,搞得那个什么放生的,弄得满溪水里都是,后来这小溪干枯了也就没见了。”李叔对于那些游客一直都不喜欢,不过为了村里人多赚些钱,只能忍着。

    都说他们农村人没素质,在李叔眼里,那些城里人也没好哪里去,到了这边随手乱扔垃圾的情况随处可见,祸害庄稼的也有,乱七八糟的事情没少做。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都这样,只是李叔因为各种原因见得多了,自然就有了些反感,哪里都是有好人有坏人,并不能一概而论的。

    “那些清道夫是从上游来的?我和亦哥上次回来的时候还没有呢。”秋语记得上次弄福寿螺的时候,恢复的小河里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小鱼的。

    “这不一直下雨吗,那河面越来越宽,上游的水也越来越多,也就你们回来的前两天突然从上面涌下来一批。”还是村里有人以为是能吃的鱼,跑去一看才发现全是老大的清道夫了。

    这东西肉没多少,皮却十分的厚实,堪比磨刀石了,和福寿螺一样是入侵物种,对生态损害十分严重。

    清道夫原产于拉丁美洲,又名吸盘鱼、垃圾鱼、琵琶鱼,体大,口唇发达如吸盘,因为以各种水底垃圾为食而得名,经常与各种鱼类混养。

    成年的清道夫食量巨大,除了青苔等藻类,它还会以其他鱼类的鱼卵为食,一天可以吃掉3000~5000粒鱼卵,也会吞食鱼苗。

    另外,如果鱼生病,它们会在夜晚吸附在鱼的身体上啃咬它们伤口。清道夫的排泄物非常多,不但不清洁,反而会使状况更糟糕。

    所以清道夫简直就是臭名昭著的鱼了,这要是小龙虾那样的入侵物种早都被吃到要养殖了,可惜清道夫超级的难吃。

    “我们弄了剁碎了喂鸭子,鸭子都不吃,愁死个人了。”李叔他们试验过,清道夫倒是没像福寿螺那样对动物们造成什么损害,就是那玩意不好吃啊,当饲料都没办法。

    “李叔,别想了,等有时间我们在研究。”秋语和殷亦对视一眼,对河里的清道夫有了新的想法了,对别人也许是糟心的事情,对他们而言,有系统什么都不用愁。

    “对啊,鱼汤都好了,先吃东西,吃饱了在考虑那些吧。”殷亦配合着秋语也岔开了话题,不过也是正好锅里的鱼汤好了。

    半个锅大小的鱼头带了不少的肉,经过系统的处理也没有脏东西,即使加的只是简单的配料,那味道也是鲜香的很,大家都有些忍不住了。

    殷亦拿着大汤勺搅动鱼汤,将鱼肉搅碎,都混在了汤里,鱼刺拿筷子夹出来放在一旁,是给虎子还有老人带来作伴的一只叫旺财的小土狗的,墨墨和兔子在家里吃饱喝足也不想去吃。

    大家上来的时候其实都是带着小饭盒,准确地来说都是从秋语他们手里换来的那种保鲜盒,密封性好,拿的干粮咸菜也能多放一些时间。

    殷亦给每个人都装了鱼汤,他和秋语则是用小套锅装的,大家小心的端着饭盒,闻着香味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更别说最爱吃鱼的李叔了。

    喝上一口鱼汤,那真是浑身都舒爽了,也并不是真的有那么好喝,实在是几个月没喝到了,与其说是味道好,不如说是精神上觉得好。

    “哎,要是后面的河里有鱼就好了,那样至少能添上一样吃食。”李叔把手里的干饼子掰碎了都泡进鱼汤里,这样饼子也就不那么难以下咽了。

    大家都学着李叔的样子,泡着饼子吃,实在是冷饼子本来就不好吃,又喇嗓子,泡软了吃着也好吃。

    因为这一锅鱼汤,今天中午大家的话题一直绕着鱼打转,吃饱喝

    足的大家就开始干活了,经过几天的实验,大家都在等待今天水缸的成功率。

    有了平板车和各种小工具,大家今天的工作效率都提高了不少,开窑的时候更是有了惊喜,二十四口大水缸只废掉了三个,剩下的都能用,这就证明这次实验的比例和时间都是对的。

    到了下午三点左右的时候秋语他们终于开始进行第三次烧制的准备,这个工作真的是又苦又累,瓷土泥胚子分分钟就会把自己搞的脏兮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