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歌浪漫小说网>玄幻奇幻>剑断灯灭之时 > 第七百六十六章 纵谈青天(十四)
    今日,高朋满座,把酒言欢,蜀山“元”字号长老能来的都来了,一齐坐在大堂之中摆酒设宴,因为昆仑等名门大派的人全都撤走了,劫源门和蜀山的冲突正式宣告了一段落,尤其是楚寻语的身体痊愈了,对于这位帮蜀山人出谋划策战胜了劫源门的大恩人,继任的掌门元清特地发帖邀请,赴宴的还有洛园子、四大执法长老等人,与此同时,元清正式昭告天下,蜀山此战胜利,劫源门损失殆尽,全派休息五日,恩赏众人,同时三日后,祭祀阵亡子弟,抚恤家人。

    楚寻语坐在首席桌边,长久以来他作为蜀山阵线中的“参军”劳苦功高,该当此荣,坐在洛园子的右手;慕缘和忘尘自然也一起来了,则坐在次席,和断风他们在一起在另一桌上,楚寻语环顾左右,发现元锋和元岚二人没有来,毕竟此二人在名义上和蜀山已经没有了任何关系,自然不能当场,免得惹出事端,想到此,不禁叹息一声,本来“元”字长老十三人,叛逃的叛逃,离开的离开,阵亡的阵亡,时至今日,只剩下七人了,加上自己和洛园子才九人,连个十人的桌席都开不全。

    酒过三巡,气氛渐浓,众人你来我往谈的不亦乐乎,此时身边的元飞小声告诉楚寻语:“小兄弟,元锋师兄让我告诉你,今天他不能来,让我帮他转达一声谢意。”

    “不敢当、不敢当。”楚寻语连忙揖手,拿起酒杯对元飞道,“前辈那日将我和公孙燕救出来,大恩大德,当敬一杯。”

    “好。”蜀中男儿皆豪饮,元飞也不例外,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楚寻语也喝了一杯,蜀酒如火,饮罢拿起筷子吃起了一口川菜,川菜似炎,五脏六腑似乎都要沸腾起来一般,真真的乃是豪情烈胆,唯独苦了慕缘,哭丧着脸一口一口吃着嘴巴都麻木的斋菜,考虑到他是佛家弟子,所以元清特地吩咐吵了几个素菜,只不过这几个素菜也一样满是花椒和辣子。

    洛园子举着酒杯对楚寻语道:“小友对我蜀山恩深四海,奈何我蜀山无能,遗弃了你需要寻找的东西,实乃汗颜。”

    楚寻语连忙举杯示意:“无妨,些许小事,怎敢劳动前辈大驾。”

    二人一饮而尽,元毅插话道:“听闻小友需要寻找一盏古怪的黑灯,不想被人捷足先登,都是元浪顽劣惹的祸,据说此灯被带往南疆,那么小友接下来……”

    “是的。”楚寻语点点头,“极有可能要前往南疆一行。”

    元西又道:“南疆不比我中原,那里的风土人情大相径庭,小友多加小心。”

    “就是,南疆的人大多很邪行,我当年也是灰头土脸的回来了。”元扬大大咧咧的一手持酒一手吃菜说。

    “哦?”楚寻语闻言一惊,放下手里的筷子问道,“元扬前辈竟然去过南疆?”

    “当然去过。”元扬也放下筷子,“我们门中不是有个叫石辰的?听说和你认识,他当年就是我的门下,和我一起去的南疆,因为战事的需要偷偷摸进了百中教,结果被他们教主盯上了,差点没出来。”

    “百中教?”楚寻语连忙问道,“前辈,我们此去也是有些顾忌,听闻最近百中教变动很大,南疆是他们的地盘,还希望元扬前辈多多指点。”

    “哦?你消息很灵通嘛。”元扬笑道,“连那个恶婆子下台的消息你都知道了?”当下也不吝啬,就告诉了楚寻语一些百中教的消息。

    百中教,这其中有个“中”字,其实原来是“盅”这个字才对,简单明确的体现出了他们教派一向以盅术为主,降头术为辅,南疆不比南洋,南洋那边则以降头为主,因为大明朝一统天下之后,招安了南疆,百盅教的名字不大好听,于是就化名为现在的“百中教”,这才走上了江湖的舞台。

    百中教最近一任教主,也就是当年察觉出元扬他们蜀山人行动的那位,是个女子,姓“苗”名“不燕”,其父也是百中教的上一任教主,唤作“苗一雄”。教主座下有“双祭”,也就是左右两位祭祀,是教主的左右手,分别执掌最高规格的盅和降,再下面则是分布着“五寨”,乃是“鸟、蛇、鱼、蛛、虫”,用每一寨的信仰图腾划分,这五寨的子民是构成百中教的主要成员,其中的寨主和寨佬皆是百中教的核心部分,除了族长位高权重以外,每寨还分别派出了两位德高望重的寨佬和左右祭祀这十二人组成了对教主忠心的队伍,平日里每个寨子有充分自主的权利,但是大事要听从教主统一指挥,日常的重要事务都是由教主和寨主进行协商,再由左右祭祀传达下去,十位寨佬训练了一批年轻人听从教主指令,他们称为“教行”,监视各寨的执行情况,发现违规者进行处罚,但是寨主除外,寨主违反教规必须由教主亲自界定,这就是百中教的构成。

    但是这种规矩到了苗一雄的手里得到了改变,前面提到过,百中教的历史不算长,只有五百余年,当初第一代教主设立百中教的时候设立了“教行”这一类人是为了团结手下众族人抵抗汉人的入侵,所以没有给他们私自废立各寨寨主的权利。苗一雄执掌大位以来,这一切都改变了,此人在历史上是一个争议很大的人物,他执掌的前半段时间正好是元朝的建立,元朝不是汉人的王朝,是蒙古人建立的,南疆人排汉,但是不排蒙,所以他大开通商之门,和蒙古人进行了大规模通商和交往,使得民生民计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百业兴盛,后来两朝战争爆发,苗一雄却拒绝了明军多次邀请,不仅继续排汉,而且坚持对元朝交好,这使得很多元朝势力得以在南疆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当初昆仑的“六蝶花”还有元扬他们要孤军深入南疆腹地去铲除元蒙势力的原因了。

    但是这一举措在当时引起了内部五大寨主的强烈不满,有部分寨主看出了中原形势,发觉元蒙势力节节败退,和明军交好势在必行,于是就谏言百中教要倒戈站在明军一方,这让苗一雄十分不满,于是采用了各种手段打压甚至铲除这一类有倒向明军汉人的势力,同时力排众议,让“教行”拥有了监视、处罚寨主的权利,一度让内部局势趋于紧张。

    在后来的十年里,朱元璋消灭了其他军阀,专心和元蒙决一死战的时候,苗一雄又大张旗鼓的支援元蒙,这一举措彻底激怒了教中的多为元老,这些人中有寨主,有各寨的寨佬等人,他们认为苗一雄的举措严重违反了当年百中教先人定下的“两不相帮、彻底自立”的规矩,不帮明军也就算了,竟然还私自放任了一些蒙古势力进入南疆肆意妄为,导致了明军也不断派遣人马暗自来南疆和元蒙交火,如此一来将彻底的把中原战火引到南疆来,于是引发了第一次内讧,苗一雄竟然离奇死亡,傻子都知道他是被暗杀的,他的尸体最后被发现在后山上,教主横死让百中教一下跌入低谷,那时候元、明双方对南疆都虎视眈眈,相逼甚紧,要求百中教站在自己的阵营中,失去了教主面对这种复杂局面肯定是不行的,但是谁来当这个教主也很头疼,教内数次商讨互相谁也不服谁,都没有结果,元、明双方步步紧逼,最后无奈,只好让苗一雄的女儿苗不燕继任了教主。

    苗不燕上台之后,面临复杂的形势颁布的新政第一件事就是收拾教众,让曾经为苗一雄死亡而引起混乱的五大寨和教行全部收拢,坚持祖上两不相帮的规矩,谁都不帮,并且严令元明双方“擅自踏入南疆者死”的命令,这让百中教内部紧张的形势又稍微缓和了一阵,因为中原的战火又重新远离了这里。

    明朝建立以后,元蒙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朱元璋让人多次来南疆招安,多次协商之下,苗不燕答应归于大明,这一举措又引起了教内的部分人的不满,他们认为排汉的举措应该坚持下去,但是苗不燕却不同意,敏锐的指出要想南疆发展的好,其关键就是和中原的王朝通商交往,昔日其父在元朝的时候和蒙古交往让南疆发展起来是有目共睹的,所以现在中原是明朝当家,那么应该也一如既往的和主政者汉人交往才能发展,这一行为让千百年来一直排外的百中教显得难以接受,苗不燕的许多新举措都难以实施,尤其是她没有收回父亲关于教行凌驾在寨主之上的规定,这让百中教内部五大寨又一次感受到愤怒。

    以往是战争期间,所以教行监视五寨还有些理由,例如什么团结五寨,防止有寨主带领子民有阴奉阳诿的行为什么的,可是和平年间还是一如既往,这让五大寨主和其他寨佬十分不痛快,尤其是苗不燕竟然和汉人交往甚密,由此爆发了多次矛盾,苗不燕的教主地位岌岌可危,多次有教众公开宣称她为汉人的走狗,和他的父亲一样忘记了南疆先人血泪史,外来的没有好东西等等,并且坊间曾经流传着一个哭笑不得的传说,说苗不燕之所以喜欢汉人,是因为当年明军南征的主帅常遇春在南边打仗的时候,和苗不燕有过感情,如此诽谤之言竟然一时间流毒甚广,在归于王化的后几年,苗不燕的教主新政在五大寨推行的举步维艰,全靠一班死忠的教行在苦苦支撑,这让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不久前昆仑派的千辰会要重新划立魔道四门四宗,这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评价,对苗不燕来说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她也派人过去参选了,但一行为在当时百中教内本来就招致批评,很多人认为这种行为是彻底向汉人妥协的结果,汉人的名号不屑评之,南疆怎么能自降身份,但是苗不燕力排众议顶着巨大压力还是派人过去了,希望能评选上以后得到江湖的肯定、汉人大门派的支持和教内开明教众的认同,苗不燕可谓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