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歌浪漫小说网>都市青春>庶女当道 > 第103章 新婆媳之战,知礼中进士,李骁要成亲
    如晴听得似懂非懂,庶吉士按现代称谓便是见习生或实习生,一旦实习通过,正式转正,便能正儿八经授其官职,表现如果优异,那可是一路扶摇直上,然后直达权利中枢。再加上知礼岳家乃世代簪婴的清流派,想当然,知礼大哥的未来官场生涯,定是顺风顺水了。这也难怪方敬澜会高兴成这样了。

    庆元29年春,皇帝老爷子病情加重,政事暂由大学士廖成干,杨明芳代为辅佐,四皇子五皇子代为摄政。这给了大臣们一个醒,储君之位,不是四皇子便是五皇子。但,大部份文官却更拥戴五皇子,因为五皇子是清妃唯一的儿子,子凭母贵,天经地义之能事。然武官派---武官派基本没有发言权,因为他们一旦发言,便被文官集团集体口诸笔伐,然后被骂得找不着北儿。

    也有少部份人拥戴四皇子,因为按辈份、按排行秩序,立四皇子为储君,顺理成章之能事。也少了一切有可能的争夺。然,五皇子却更加有优势,他是清妃的亲生子,舅家在朝堂也有一席之地,然,这样便影响了另一部份人的利益,使得这部份人又争相拥戴四皇子,四皇子除了名份外,他几乎不占任何优势,他母妃早逝,虽被冤死后来被平反昭雪,但他势力孤单却是事实,拥戴他为储君,并不会对自己有影响,相反还能以拥戴之功得以重用。总比五皇子派一旦得势,那他们势必被压在脚底----

    摸清了这里面的门道后,方敬澜严厉告诫知礼,甚至修书到京城与妹夫家,婉言相劝最好不得参与储君之争。

    京师的储君之争越演越烈,却压根儿影响不到如晴,反正这些庙堂之事,与她也是无关的,与其关心这些,还不如拿了精神好生学习胡夫子的中庸之道。不过,如晴发现,最近申婆子却时常心不在焉的,并时常打听京师里的事,尤其是储君之争这件事,更是异常关注。

    玲珑最先发现,然后偷偷告诉如晴,如晴沉默了会,示意她不要声张,继续暗中观察下去。

    庆元29年夏,知礼接到由朝庭吏部下发的任职明旨,知礼根正苗红走正统科举之路,如今又直入翰林院,相信在何老太公的扶持下,定能平步青去,直达权利中心。

    同年秋,这位因成了亲越发成熟的方家嫡长子已收拾了行襄,准备赴京任职。

    与此同时,方家又举办了一场盛大筵席,齐州城有头有脸的人物前来齐贺知礼的任职喜事。

    外边吵闹如斯,内院却清静如冰,生平最喜热闹的如善在外边足足露了几个时辰的脸,这回儿才在宾客散后来到如晴屋里显摆她认识的官家千金,当例举她第十一个结识的知州千金时,如晴忍不住道:“是呀,这次来的都是些名门闺秀,谁叫咱们大哥二哥生着一副官运享通的面相呢?”

    如美一听就乐了,如善则皱眉,“四妹妹你这话可就过了,这次前来的达官贵人,巨商富贾,并不完是冲着大哥来的,若不是咱们爹爹在官场左右逢源,大哥哥也不会有这般风头了。”

    如美嗤笑一声,“这你可就说错了。众所周知,大哥哥即将赴京任职,入主翰林院,这可是走文官路子,将来入主六部,直达权利中枢也是极有可能,他们先巴结着也无可厚非。再来,二哥哥在山西大同也已提瞿为武显校慰,大哥哥已成了亲,咱家就剩二哥哥还未娶亲,二姐姐,那些与你交好的闺阁姑娘,估计还有另外的目的吧?”

    如晴低头,掩饰唇边的笑意,她是很友好的妹妹,从来不会让姐姐们面子上过不去的。

    如善胀红了脸,冷道:“三妹妹说得倒是与有荣嫣。只可惜呀,大嫂直到如今都还只是称太太为姨母,行半拜之礼呢。”

    李氏在名份上,算得上是如美如晴的嫡母,但在知礼三兄妹面前,却只能被称为继母,所以在方家,何乐虽然为人媳,然地位却与李氏一般无二,并且不必在李氏面前行媳妇之礼,只需行晚辈礼,这是李氏的一块心病,连带也成了如美心头一根刺。这回听得如善这样讥讽,哪还忍得住,忽地起起来,一声厉喝:“你这话什么意思?”

    如晴眼见她们又要吵起来,连忙当和事佬,“二姐姐是说,大哥二哥这般成就,将来咱们姐妹也与有荣嫣呢。咱们母亲即是大哥他们的姨母,那可是正儿八经的长辈呢。连大嫂这般人物,在母亲面前也得行晚辈礼。”

    如美这才缓和了脸色,冷哼了一声重新坐了下来,眼珠子一转,又道:“是呀,大哥二哥这般有成就,希望三哥哥也让咱们姐妹沾点光才是。”

    这下子,轮到如善沉了脸色了。知廉这两年来不知为何,学习不进反退,张姨娘又气又恨,不知揪了他多少次耳朵,但都收效甚微,不止一次被方敬澜痛骂慈母多败儿,张姨娘委屈之下,便一股脑儿地把气撒在知廉身上,话说,知廉确实越发沉默了,并且脾气也暴燥不少,

    庆元二十九年,刚立冬过后,知礼携新婚妻子何氏,拜别长辈,赴京任职去也,随行的,只有何氏的陪嫁婆子丫环,知礼只带了两个小厮,连一直近身侍候的几个丫环也撇在府里头,再一次提醒了这些人精似的下人们:大少奶奶很受大少爷敬重,并且大奶奶很厉害,颇有手腕。

    方敬澜偷偷盯了何氏平坦的肚子,再瞅了何乐身边相貌平平的陪嫁丫头,再盯了知礼身边两个毛桃小厮,眼里的同情之色越发浓厚了。

    不过,当着媳妇的面,他倒是把慈爱公爹形像演得入木三分,以微笑的事气激励了知礼“当尽职尽守,克已奉公”,又劝勉何氏“当细心服侍丈夫,我儿就托付与汝”等冠冕堂皇之话,最后还嘱咐知礼,到了京城应该先去拜访岳家,向他们传达为父的问侯之语云云----

    送别知礼夫妇,方敬澜抖擞了精神,想像着他方家将会有的大好前途,心情大好,捋着精心保养的三寸长的胡子,慢步踱去了后院,然,走到一半,想着最近得寸进尺又总爱哭哭啼啼的张姨娘,心情重重一顿,遂改变了方向,朝朱姨娘的院子走去。

    然,估计是乐极生悲的缘故,因知礼的事儿还未笑上三天的方敬澜,则迎来他生平最为惨痛的打击----

    如晴放下手中的绣钱,愕然望着玲珑,“你说,爹爹的庶弟的母亲,周姨娘来咱们府里?”如晴虽年纪小,但也略知周姨娘的事迹,比起张姨娘,更为厉害一筹。好多富贵之家的妾室在当家老爷故后不是被送到尼姑庵,便被送人或被发卖,少数有子女傍身的也被压得死死的,毫无出头之日。而这位周姨娘,却在方老太爷去逝后不久,便带着儿子与当家主母,也就是方老太太分庭抗礼,并还硬分走了近半家产,劈府单过,并与方家老死不相往来,先前的嫡庶的规矩早已被抛诸脑后。方敬澜兄弟与这个庶弟多年未曾走动来往,这回却大摇大摆前来,估计不会是好事。至少,对老太太,方敬澜来说,都不会是好事。

    玲珑说得口飞横沫,“可不是,我听得门房来报,说昔日的周姨娘来访。见府里的老人那般吃惊模样,便打听这周姨娘的来历,这才得知她的身份。可等我见着这周姨娘后,哇,那可是通身的气派,简直就是---只见周身的珠翠环绕,珠光宝气,绫罗绸缎,估计比咱老太太混得还好。”在如晴身边久了,玲珑也学了几个新鲜词儿,把“混”字成天挂在嘴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