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歌浪漫小说网>穿越历史>邓秀宁 > 三年困难好转
    等到开年的时候,气候条件并未有多少缓解,但是上头下来的政策,连邓秀宁这个小学生都感觉到了。因为国家要求的就是保障老人小孩孕妇等弱势群体的粮食和营养,号召年轻力壮的人们,为了国家勒一勒裤腰带,把难关度过去。

    到了开春种粮食的时候,各地的人民公社也发动了起来。

    既然天不下雨,那么就自己想办法,靠近河流湖泊的,就从这些地方引水源,没有河流湖泊可以靠的,就开始挖地下水,尽可能地保证粮食的用水。

    邓秀宁和朱凤英去魏玉花家,和她们约着去山上采野菜的时候,听了一耳朵生产上的事儿。朱凤英也爱聊这些,她种了一辈子的地,最感兴趣的,最能说得上话的,也就是这个话题了。

    听着魏玉花等人的话,朱凤英也深觉如今种地不容易。

    “可是啊,就算是再难,咱们也得去干不是?总不能守着那么大块地,把人给饿死了。”朱凤英说。

    魏玉花手上忙活个不停,嘴皮子上也没落下:“可不是嘛?当年打仗,种了一片田就快收了,鬼子一来,就全都烧没了。现在没鬼子没国民党,难道还能给饿死不成?”

    邓秀宁突然觉得,她们这些朴实的劳动人民,只要脚踩着土地的时候,心里就有无限的希望,就会十分乐观。

    “不仅自个儿吃,还要给毛*主席种!我听人说,□□已经好几个月没吃肉了,报纸上头写的。主席都不吃肉了,咱们偶尔还能填上一两口呢!”

    “哎呀!真的啊?”魏玉花等人可吃惊地不行。

    主席多大的官啊,他想吃肉还不简单,他不吃,肯定是因为他不肯吃呗。

    朱凤英说:“那还能有假?报纸上写的呢!听说是问的警卫员。要是可以,我倒是想把家里的肉罐头给主席送过去!”

    就着这个事儿,大家热烈地议论了起来。

    邓秀宁身处其中,才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些人对那位老人的崇敬和关切。像她们这种从旧社会过来的人,才能够体会到生活天翻地覆的变化,才会那样发自内心的感激改变着一切的人吧。

    想到儿子说过的,毛*主*席是最伟大的人,邓秀宁心里也是微微发热的。

    就邓秀宁自己的感觉来说,这一次的情况,应该是比上一世好一些的,至少上头不仅没有逼着交粮食了,还发了粮食下来,这样应该会减少因为没吃的而饿死人的情况了。

    这段时间,邓秀宁就特别关注报纸上的新闻,还有广播里的消息。

    听说中央工作组坐在各地巡视,检查各地的粮仓,以及粮食发放情况,指导各地的农业生产的消息,她就更觉得事情要好很多了。

    日子一路安安稳稳地到了年底时,邓秀宁发现,饥荒的状况确实有一些缓解。最直观的感受是,粮食的供应增加,食堂里打来的粥是越来越稠了。状况差的时候,食堂里的粥清得能照出影子来。

    粮食情况有所改善,从各处投奔到军属区的亲戚们,也开始陆陆续续返回去了。

    邓秀宁家里,也说起了堂弟和堂妹的事儿。

    养了这两个孩子差不多一年,他们倒还好,都是懵懂的年纪,人也没多坏,刚开始的坏习惯也掰正了不少,倒也不费事。

    现在问题是,明年邓奎先就要从军校毕业了,到时候会被分配到新的地方去,去哪里也不好说。林琳是要随军的,邓秀宁更是如此。如果朱凤英还想照顾孙子孙女,就要回乡下去了。

    邓秀宁是舍不得朱凤英的:“奶奶你不要回去,你要和我在一起。”

    天知道朱凤英回去以后,会受到村里一些人什么待遇?梁玉莲那些人肯定恨死她了,万一她们搞点什么小动作,朱凤英也是孤立无援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