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人没有察觉到沈千奴的异常,知道东家没有怪罪沈千奴,郭子铭和魏猛提起的心放了下来,院子里的气氛重新活跃起来。

    郭子铭赶紧一骨碌爬起来,哈哈大笑:“对,我们要好好庆祝一番!择日不如撞日,今日吾等就喝个痛快!”

    他好不容易回一趟城里,哪里在屋子里待得着,当即就跑到酒楼里,花了三分之一的工资订了一桌酒菜。

    跟着宋和锦要干的活儿多,但是酬劳也多,宋和锦并不因他们是家奴就克扣伙食,并且每个人每月都有月钱,按宋和锦的原话,这叫做“工资”。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二两银子,相当于一个酒楼跑腿伙计一个月的月钱,郭子铭和高大威属于“主管”,是两个不同部门的头头,月钱能有七两银子,当月的工作任务若是能超额完成或干得特别好,还能额外得到三两银子的奖金。魏猛也是主管,但他是城里书坊的主管,负责管理制书的有关事宜,他们这些主管若是觉得任务欠缺人手,可以向上级申请扩招工人。

    这些时日,因为宋和锦与郭子铭去了庄园,城里书坊作业便不够人手,沈千奴买了几个家仆,丢给魏猛,魏猛手下如今也有了七八号手下。

    主管之上,是部门经理。就目前而言,只有沈千奴是部门经理,而宋和锦是“总裁”。

    总裁,顾名思义,一切事务总的裁决之人。

    这个职务等级被宋和锦制作出来,贴在庄园和书坊里,一应待遇(经理级别以上保密)和职务要求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用小字写在下面。

    郭子铭和魏猛私底下曾经谈论过,觉得他们的东家虽然挺有赚钱的脑子,但果真还是豪门少爷出身,不涉世事,过于天真,哪有人大大咧咧把这些事物详细写出来给那些平头百姓知道的?有好的当差哪个豪门勋贵不是藏着捂着,留给自己人当?只有那些没有油水的虚职才会卖官鬻爵。他们庄园里的职务虽然无法与官职相提并论,可好处实打实的看得见,他们的东家,可真不“见外”。

    不仅如此,每过七天,宋和锦都会召集全庄园的人,开半个时辰的“晨会”,这个晨会有时候是训斥某些工人做事出错,告诉他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为所有人立规矩;有时候是讲解职务等级工资制,为工人们描绘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成就远景,有时候是总结某些做事技巧,表扬某些工人……总的来说,每到晨会的结尾,他们东家宋和锦的话,都会让他们浑身热血沸腾,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激昂不已,胸中荡涤着无限豪情,宋和锦的话仿佛有着一股魔力,只要他们按照东家为他们铺好的路去走,荣华富贵不在是妄想,每个人都有功成名就的那天。

    自这张所谓的“职务表”和“千秋山庄规章制度”贴了出去,甭管识字不识字,庄园里的工人们围观得可积极了,干完活后,日日蹲在贴着告示的墙根、树下,高谈阔论,吹牛拍马,恍似马上就能升职加薪,坐上人上人之位似的。

    只要不妨碍做工,让他没有奖金,郭子铭也懒得管他们,任由他们痴人做梦去。虽然表面上郭子铭对东家的这一系列做法有些嗤之以鼻,内心里,却也隐然生出一种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期待来。

    像他们这样的粗人武夫,终有一日,也能摆脱那令人闻之嫌弃的军籍和奴籍,按自己的意愿,养活自己和家人么?

    酒楼的活计很快就赶着一辆驴车过来,半人高的食盒提进院子里,在石桌上一一摆开,宋和锦、沈千奴、郭子铭、魏猛四个大男人围坐着,一边吃肉喝酒,一边谈论着那几个买家。

    与沈千奴签订长期猪肉合作的珍

    <ter>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ter>馐楼背后的东家是青州富商郭家,它类似于大晟朝的皇商,虽然郭家子弟没有多少官至高位的,但与大晟的几个世家盛族均有联姻,这些年大晟外敌环绕,前方战事吃紧,军备物资消耗巨大,国库收入里对商业税愈加倚重,郭家在青州垄断盐业,利润大,交上来的税收也重,对国库收入贡献良多,大晟上层对郭家多有扶植,在各方面大开绿灯,这些年郭家的生意愈发做得大了。

    “郭家……”宋和锦若有所思。若他没有记错,他二婶郭兰香好像就是郭家的。

    “可不是嘛,郭家这些年尝到了好处,手伸得越来越长,不仅经营了京城的酒楼,还掺和进了军队兵马采买,他们有手艺厉害的匠人,打造的武器也比旧时官家窑里的要好一些,”郭子铭灌下一碗酒,抹了抹嘴,“战场上生死无眼,郭家这些兵器可抢手了,老子当初花了牛鼻子力气才得了一把,那些个监军吃得满嘴是油……”

    兵器打造……

    宋和锦若有所思,心里隐然生出一个模糊的念头来:要不要在山庄里建造一个窑厂?

    这些时日为了建造纸厂作坊,他与沈千奴拜访了几十个京城有名的私匠,反复与他们多次沟通交流,拿到成品还得二次、三次改进,才最终得到符合自己需要的部件,有的甚至到最后都打造不出来,来回奔波,实在辛苦。要是在山庄里建了窑子,他想打造什么都可以,随时随地修改增减,自己全程掌控,可不比老是跑来跑去上门求人好多了?

    而且,他好像记得不少古代的冶炼法——打住,打住,窑厂建起来,还得招一批手艺了得的匠人呢,还有设计图、保密等问题,此事需从长计议,从长计议……

    宋和锦把蠢蠢欲动的心思强行摁了下去。

    沈千奴的话还在继续。名义上,他将山庄里产出的炭笔和纸张卖给了郭家,但是实际上,郭家在这些“文化产业”领域并无经营,郭家财大气粗,可因为是商户出身,一直被世家大族排挤在外,无法轻易进入上流圈子内,笔墨纸砚作为身份的象征,轻易沾手不得,倒是郭家的姻亲之一王家,也就是当朝丞相王向文的二儿子王磊在京都及附近都城有多处书馆。所以沈千奴推断,他们卖给郭家的纸,最终应会被郭家转卖给王家。也因如此,沈千奴在与胡掌柜引荐的郭家少东家谈价格的时候,被他们压了不少下来,最终只得以二十文一张的价格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