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歌浪漫小说网>玄幻奇幻>鲲鹏于飞 > 一三三 宠辱不惊
    这夔州城雄踞瞿塘峡口,地势险要,历来是川东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这夔州在秦汉年间还曾改名为鱼复县。关于“鱼复县”的名称,当地有一段悲凄感人的传说。

    相传战国时候,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忧国忧民,主张联合齐国共抗强秦,以保楚国。却受到楚国贵族排挤诽谤,被贬官放逐,后来楚国被秦国鲸吞。屈原在得知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悲愤至极,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汨罗江中有一条神鱼,知屈原冤屈,同情屈原的遭遇。它张开大嘴含住屈原的尸体,想将屈原的尸体送往他的故乡秭归。于是它从汨罗江游经洞庭湖,然后进入长江,再溯江而上。当神鱼游到秭归时,周边的百姓们得知消息后纷纷涌到江边迎接屈原遗体的到来。亡国之痛和忠臣屈死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大家在江边失声痛哭,哭声夹岸而起直上九霄。神鱼听到百姓们的哭声也伤心得跟着淌下泪来,泪水模糊了神鱼的视线,它不知不觉游过了秭归。直到撞着了瞿塘峡的滟滪堆,才猛然醒悟。神鱼急忙掉头往回游,才将屈原的遗体送回了秭归。

    从此人们将神鱼从滟滪堆往回游的地方,叫做鱼复县了。这滟滪堆,俗称燕窝石,又名犹豫石,就是刚才李靖在渡江时看到的那块黑黢黢的巨石。这巨石犹如天降,横亘在江中,正好位于白帝城下瞿塘峡口。江水到此本因瞿塘峡口较小流速湍急,因巨石阻挡流速更快,时时激起滔天巨浪。后世有大诗人杜甫曾有诗赞这块巨石云:“巨积水中央,江寒出水长。沉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干戈连解缆,行止忆垂堂。”将滟滪堆高大雄伟的特点和险恶难渡之势表现的淋漓尽致。随着航运的发展,巨石也为航运的重大隐患。新中国成立后于1958年将其炸毁,使今天的我们再难目睹这巨石阻江,浪遏飞舟的风采。

    李靖他们弃船登岸,站到江堤上,虽然感觉脑袋还有些晕,步履蹒跚,但毕竟不再呕吐了。他们回首向江中望去,江水茫茫,滚滚东去。梢公和船夫们架着小船,很快又消失于茫茫的江面之上。江水拍岸,卷起白茫茫的一片白沫,如云如雪。经过刚才那一番九死一生的颠簸,李靖才真切地感受到自然力量的强大,人在涛涛江水中直如一片树叶一般任意浮沉,心中对这滚滚长江顿时油然而生敬意。

    登岸不远,李靖蓦然看见江边临江就有座屈原祠,在江边依山而建。李靖他们一行七人走近一看,这屈原祠虽然不大,由于是建在半山壁上,在黑夜中看仍显壮观。李靖看见屈原祠,睹物兴情。联想到屈原悲惨的身世,又感叹自己今番差一点屈死的遭遇,不禁潸然泪下。幸亏是在夜里,苏定方他们才没有看见李靖满眼的泪花。

    李靖他们怕遇见萧铣的兵丁,不敢停留。只能遥望屈原祠山门三鞠躬,以示祭奠,然后几个人便勿勿没入山林,向夔州城进发。

    由于现在几个人中只有李靖一个人有马,他们一行七人只能是步行走在山间崎岖的小道上。由于夜黑路陡,又是身处南梁境内,五个斥候自动分成两批,有三个人在前面侦察探路,两个人留在后面防止有突发情况出现。这是他们从进攻宋金刚和王世充等人时就形成的习惯,所以根本不用李靖再行指导。

    苏定方帮李靖牵着他的青骓马,和李靖两人走在中间。他们都仔细地分辨着路形,心思都放在脚下,两人谁也没有说话,就这么默默地走着。约摸走了两三个时辰,东方已放白,露出了红色的曙光,道路也渐渐清晰了,苏定方终于憋不住,率先打破了沉默。

    “老师,怎么会这样?”苏定方小声地问道。

    “怎么啦?”

    “学生说的是庐江郡王,明明我们行程耽误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帮他剿匪的缘故,他怎么能为了贪功匿而不报呢!害的老师白白地受到皇上的冤枉。”

    李靖心里知道,李渊要杀他,一方面是因为他行程的耽搁,可能另一方面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李渊的心中还没有放下以前的事情,还对他抱有成见,而且这种成见可能在他的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也许李渊一直认为李靖只是因为走投无路了才迫不得已投奔了他,并不是从内心里实心实意地为他出力。以前即使自己几次战役功劳都很大,但他对自己仍然是不赏不用。再加上自己没有接受太子李建成的拉拢,李建成肯定会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所以出现今天这样的下密诏要冤杀他的局面不是没有可能。自己这次幸亏遇见了识人爱才的许绍,否则自己的结局可真还是不堪设想。

    李靖想到这里,后脊梁仍然有些发凉。

    苏定方见李靖只是默默走路而没有接话,便继续说道:“朝廷如此待人,真叫人有点寒心啊!有功的受冤,无功的倒受奖,学生心中始终觉得不公平!”

    “定方!”苏定方听到李靖叫他,便停下了脚步。李靖也停下脚步,望着苏定方说道:“定方,今天我们生在这乱世,已经是很不幸了。普天之下的所有穷苦百姓和我们一样,生在乱世都很不幸。但一个人出生在何时,出生在什么家庭都不是自己能选择的。有的时候我们只能是期望遇到一个无比豁达、非常圣明的明君,但这能不能遇到圣人明君有时候也不是我们所能把控的。一个人遇到点委屈、挫折是正常的。你觉得你自己是正直的,是忠心的,但别人不一定这样认为。那怎么办,只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证明自己是忠心的,是正直无私的。一味地去抱怨、去表达不满有时候反而会加剧这种误解,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不是!老师……”

    “没有什么不是!定方,你一定要记住,你的忠心一定要让别人能看到。你要让你在皇上面前是透明的,让他能一下子看到你的内心,他才能对你放心。政治有的时候就是这样残酷,它没有黑和白之分,只有忠诚和不忠诚,对皇家有利还是不利。你说商朝时的比干是忠臣还是奸臣?我们都认为他是忠臣对不对?可他还是被纣王剖了心。西汉的晁错是忠臣还是奸臣,我们也都认为他是大大的忠臣吧,可他仍然被汉景帝腰斩于东市。就说我们刚才路过屈原祠所看到的屈原,他忠不忠?却也还是被流放,最后自沉江水而死。”

    苏定方惊愕地看着李靖,听着他的话,让他瞬间心惊肉跳,感到不寒而栗。“老师,这有点太可怕了,您说的让学生感到后脊梁骨都发麻。”

    李靖见苏定方这样说,把口气又缓了缓说道:“当然,我说的是有些严重了。但做臣子的有时候就是要注意保护自己。只有自己处处小心,把事情做好了,就能使自己远离祸端。”

    此时李靖的心中,又想起了慧文大师,难道慧文大师做的不好吗,结果……。在这“家天下”的世界里,评价一个臣子的不一定完全是唯才,而是唯忠。忠与不忠有的时候只在于皇上的一心、一时之好恶。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君王面前,有时这种所谓的“忠”是如此的脆弱,脆弱的连一张帛纸都不如!每一个做臣子的每一天都如履薄冰,稍不留神就会跌入万丈深渊里去。

    “老师,那怎么才能做好呢?”

    其实李靖也不知到一个做臣子的到底该怎么做才能保全好自己,毕竟生杀予夺的大权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现在既然苏定方向他发问,他也不好让他失望,总不能老用悲观的话语去回答,应该从正面去引导他。该怎么说呢?李靖忽然想起了慧文大师对自己的劝告。“怎么才能做好?做一个臣子的时刻要注意内敛。做到不贪功,不恋位,不结党,不营私。功高而不自傲,居高位而自省,处冤屈挫折中而不抱怨,这样就能远离灾祸了。”

    他们一边说着一边又开始在山林间慢慢地穿行。

    “这也太难了,能做到这样,那简直都快成神了。”苏定方觉得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