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歌浪漫小说网>修真仙侠>长矢射天狼打一数字 > 第一百零三章 双喜之死
    杨应宁摇着头连声叹吁,转头看着楚子云问道:“子云兄,双喜打小便跟随于我,虽未读什么书,然他机灵乖巧,诚实纯朴,深得我们全家喜爱,视他为子侄、兄弟。你与他多年相处,情若父子,你可知他因何事想不开,而要寻短见?”

    “不应该啊,双喜是个性情开朗的孩子,虽说前些日子似乎有点心事,但近几日倒也正常,吃睡如常,毫无寻死之征兆。他应该没有自杀的理由啊,这一切实在让人费解。”

    “楚伯,既然双喜没有自杀的理由,那会不会是他杀?”杨正平一脸疑云地问道。

    “大哥,人要自杀,并非定要有明显的意向流露于外。双喜或许藏有难以启齿的秘密,做了难以被人原谅的错事,加上年龄小,不知如何排解,只好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双喜的自杀,让杨正定更加肯定双喜就是下毒之人,因此在言语之间隐约的指喻双喜就是毒害杨应宁的内奸。

    “不可能!”杨正定对死者肆意的抹黑,让杨正平心里极其不舒服,于是脱口否定说:“若非当年父亲救他于饥寒交迫之中,他早就骨化形销,双喜年龄虽小,但知书达理,知恩报德。这么多年来,他跟随父亲东奔西走,伺候周到,真可谓从人谨慎,为事舒徐,从未出过大事故。要说他做了什么出格之错事,我一千个一万个不相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杨正定没有直言反驳,而是答非所问。

    “你……”杨正平被杨正定四两拨千斤的回答气得不知该如何回答,不由地气结舌结。

    杨应宁对杨正平两兄弟的唇枪舌剑感到有些烦躁,脸一沉,不悦地说:“你们两个老大不小了,岂不知死者为大的道理?哓哓不休的争来斗去,这是对死者莫大的不敬。不过,平儿说得在理,双喜的死不能就这么随意了事,尽管他无亲无故,我们也要有个交代,否则我们在良心上过不去。子云兄,你拿着我的名帖去一趟西安府,让他们派人前来勘验。”

    楚子云应诺走了。

    杨应宁低头又看了看双喜,喟然长叹一声,起身走了出去。他走到门口,突然停住脚,环顾四周,有些迷疑地问:“达贤侄呢,府里出了这般大事,为何不见他露面呢?”

    杨正平和吴七等人摇着头表示不知。他们也是不久之前才从外面回府,既没有见到达明,也不知道达明到哪里去了,如今让杨应宁这么一问,这才恍悟过来。之前,他们心里总觉得缺了一点什么,不那么得劲儿,原来是缺了达明,缺了达明对双喜之死的缜密的推理和精彩的分析。

    杨正定接过话头说:“父亲,这个达明可是无所事事,清闲得很。据府里人说,今天他先是在府中溜溜达达,东游西逛,然后与那个清高自傲的王师爷品茶聊天,而后不知和大嫂说了什么,就离开总制府不知去向。”

    杨应宁转过脸来,深深打量了杨正定一眼,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又没有说出来,往前走了几步,叫了一声:“老七。”

    吴七“哎”了一声,跑了几步来到杨应宁身侧,低声问道:“老爷,有何吩咐?”

    “你去看看,达贤侄回府没有,如是回来了,就让他来见我。”

    杨正定看着吴七离去的背影,眉眼中流露出掩饰不住的自得神色,嘴里却是恭谨地说:“父亲,孩儿以为双喜之死,完全是畏罪自杀。他自知下毒之事业已暴露,惶惶不可终日,又自觉对不起父亲的救命、教养之恩,惟有自杀以谢父亲。”

    “二弟,你这是一派胡言,纯属臆测,不仅毫无根据,而且荒唐至极。而且即使是双喜下的毒,依他的性情和父亲对他的关爱,他一定会跪在父亲面前,恳求父亲的宽宥和原谅,绝对不会自寻死路。”杨正平对杨正定一而再,再而三全凭主观想象的揣度,已经是忍无可忍,因而顾不上兄弟面子,愤怒地指斥起杨正定。

    杨正定对大哥毫不客气的指责,全然没有放在心上,当做了耳旁风,置若罔闻,仅仅斜睨了杨正平一眼,慨然说道:“大哥,也许双喜想求得父亲的饶恕,但架不住有人拿话恫吓他。一个尚不成熟的孩子在威逼胁迫下,左右为难之际,只得以死谢罪。据我所知,此事只有达明曾经找过他,指称他下毒。你老说对不对啊,父亲?”

    杨应宁听着杨正定的话,心里越来越沉重,对达明的疑问像升华的水蒸气,弥漫在整个心境。

    “树欲静而风不止,父亲,总制府已不是风平浪静的太平港。你那只幕后黑手对你的不良企图,业已昭然若揭,下一步他们定会明里暗里采取阴险恶毒的手段对付父亲你老,你老可要早作打算。”杨正定说到这里,顺口吟诵了南宋国大词人辛稼轩的一首《鹧鸪天》:“莫殢春光花下游。便须准备落花愁。百年雨打风吹却,万事三平二满休。将扰扰,付悠悠。此生于世百无忧。新愁次第相抛舍,要伴春归天尽头。”

    “定儿所言极是,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主动远比被动好。可是……”杨应宁对杨正定的话倒是十分赞赏,但是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出来,那就是“那只幕后黑手究竟是谁?置我杨应宁于死地究竟为了什么?”